活動標題
- 國新辦就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坎昆會議情況舉行發(fā)布會
活動描述
- 國務院新聞辦定于2010年11月23日(星期二)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請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0年度報告》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坎昆會議的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華清: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fā)布會。今天上午,我們請來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與行動—2010年度報告》和聯合國氣候變化坎昆會議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F在有請解振華先生介紹情況。
2010-11-23 09:51:53
- 解振華:
各位朋友們,大家好。今天,主要是在坎昆會議之前,也是我們例行的每年要向社會公布年度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的報告,把2010年度,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向社會做一個公布。所以,今天一是公布這個報告。第二項內容,離坎昆會議還有一周的時間,中國代表團已經組成,我們代表團即將啟程到坎昆參加會議。今天就坎昆會議來表明一下中國政府的立場。
2010-11-23 09:58:09
- 解振華:
關于坎昆會議,中方堅定支持坎昆會議就加強公約和協定書的全面、有效其持續(xù)實施作出公平、合理和有效的安排,達成均衡成果??怖h應堅持公約、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堅持“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落實哥本哈根協議的政治共識,特別應在廣大發(fā)展中國家最為關注的資金和技術轉讓問題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為在明年的南非會議上最終達成有法律約束力的成果奠定基礎。中方相信,只有堅持公約、議定書的原則和巴厘路線圖的授權,堅持締約方主導、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和協商一致,坎昆會議一定能取得積極成果,同時也一定能重建各方互信,推動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一步合作。中方將一如既往地發(fā)揮建設性作用,與各方一道,共同為坎昆會議取得積極成果而不懈努力。
2010-11-23 09:59:26
- 解振華:
因為這次新聞發(fā)布會的時間有限,我不想耽誤大家更多的時間,還是給各個媒體更多的時間提出一些問題,我來回答你們最關心的問題。
2010-11-23 09:59:46
- 主持人 華清:
謝謝解主任?,F在請記者朋友們提問,提問時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機構。
2010-11-23 10:02:55
- 中央電視臺記者:
去年中國政府對外界承諾,在2020年要將國內生產總值溫室氣體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45%,可以說這個目標比較具有挑戰(zhàn)性。請問政府將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完成?第二,今年下半年以來,一些地方為了完成“十一五”的節(jié)能目標,采取了拉閘限電的方式,給老百姓和企業(yè)的正常生產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昨天社科院發(fā)布的一個報告中,他們表示中國現在在制定節(jié)能減排的目標和實施過程中缺乏充分的科學依據,而且認為我們現在推動是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推動,出現了“一刀切”和“前松后緊”的狀況,您是否注意到了這種觀點,您是如何看待的?謝謝。
2010-11-23 10:03:11
- 解振華:
中國政府在去年哥本哈根會議之前,就公布了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所占一次能源當中比重達到15%,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增加13億立方米的指標。也公布了我們的行動方案。要實現這個目標,確實要付出艱苦的努力。
2010-11-23 10:03:58
- 解振華:
首先,中國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人均GDP只有3700多美金,在世界的排序還是在100位左右,按照聯合國貧困標準,我們還有1.5億人處在貧困線標準以下,應該說,中國還需要發(fā)展經濟、改善民生、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同時還要應對氣候變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還要提高國家適應能力,應該說面臨著既要發(fā)展又要保護環(huán)境、還要應對氣候變化的非常繁重的任務。
2010-11-23 10:06:09
- 解振華:
按照氣候變化國際公約的要求,發(fā)展中國家,在得到發(fā)達國家資金技術支持的情況下,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框架下,采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中國是在沒有得到發(fā)達國家的資金、技術支持情況下,利用本國的資源,自主、自愿的進行減排,這表明了中國政府對氣候變化的重視,也是我們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所作出的貢獻?!笆晃濉逼陂g,我們確定了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又進一步規(guī)定2020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提出了非化石能源,也就是零碳的能源、新的能源占一次能源的15%,森林的碳匯要大幅度增加的目標。應該說,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積極行動體現了我們負責任的態(tài)度和所作出的貢獻。
2010-11-23 10:08:50
- 解振華:
如何實現這個目標,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國家,既要發(fā)展,又要減排,現在只有一條路,就是走綠色低碳發(fā)展的道路。所以,五中全會已經確定中國要走綠色低碳發(fā)展的道路,要轉變發(fā)展方式,要調整經濟結構、產業(yè)結構、能源結構,做到既發(fā)展經濟,又能夠積極的應對氣候變化。
大家可能看到,在國家“十二五”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和將來“十三五”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當中,都可以體現綠色經濟、低碳發(fā)展的總體戰(zhàn)略。要實現這個戰(zhàn)略,需要抓一些典型,現在國家已經確定在五省、八市進行低碳發(fā)展的試點。
2010-11-23 10:13:16
- 解振華:
在好的規(guī)劃和開展試點的基礎上,國家出臺相配套的鼓勵性的經濟政策,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配之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動和確保目標的實現。除了配套的政策之外,技術創(chuàng)新、技術支持,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除了政府、企業(yè)、科研機構的作用之外,還需要全社會參與,大力提高全民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促進生活方式、消費模式轉變。通過這些措施,來確保到2020年碳排放強度降低的目標。
2010-11-23 10:15:22
- 解振華:
關于節(jié)能減排,它是我們國家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實現綠色低碳增長的一個重要抓手,應該充分肯定節(jié)能減排對我們國家在這方面作出的突出貢獻。有一個簡單的數據,在“十五”期間,我們國家大體上年均能源消費的增長是百分之十點幾,支撐了年均9.8%的經濟增長,而“十一五”期間,國家實行了節(jié)能減排的重大措施,在“十一五”前四年,大體上年均能源消費的增長6.8%左右,支撐了百分之十點幾的GDP增長,可見,通過采取節(jié)能、提高能耗這些積極的措施,對應對氣候變化、轉變發(fā)展方式、調整結構方面,作出了非常顯著的貢獻,這一點應該充分地肯定。
2010-11-23 10:18:22
- 解振華:
應該說,確定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經過了科學論證,國家希望能夠經過比較大的努力實現這個目標。這個目標的初衷是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fā),促進我們的結構調整和發(fā)展方式的轉變。我們是歷史上第一次確定這么一個節(jié)能減排的目標,而且是一個約束性目標,確實沒有經驗,在這個問題上,有些地方在執(zhí)行當中前松后緊,到今年最后階段,為實現這個目標,采取了一些錯誤的做法,這些情況還是存在的。
2010-11-23 10:20:49
- 解振華:
出現這些情況,總體上還是少數局部地區(qū)。現在我們要求各地采取積極措施之后,這些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經過各方面的努力,我們確定的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標,到今年年底有望實現。
2010-11-23 10:24:20
- 路透社記者:
在報告中提到,在坎昆會議上,分歧比較大的問題是各國減緩要求,分歧具體在哪里?中方一直強調溫室氣體總排放量在相當的時間內會繼續(xù)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怎么保證達到全球總排放量的目標?謝謝。
2010-11-23 10:25:40
- 解振華:
關于第一個問題,氣候變化的談判已經經歷了20多年,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經有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有了《京都議定書》,有了巴厘路線圖,去年達成了《哥本哈根協議》,這都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結果,應該說,這些文件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歷史的貢獻,我們應該在這些已經取得的共識基礎之上,繼續(xù)前進,而不能后退。因此,《京都議定書》應該堅持。
2010-11-23 10:26:54
- 解振華:
按照節(jié)能減排工作的安排,十一五期間,我們有可能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將近15億噸以上。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實現這么大的減排量,這應該說是我們的貢獻。另外,在《哥本哈根協議》當中,大體上大家取得的共識是努力使溫度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各國在減緩方面和適應方面,都作出相應的努力。按照公約、議定書的要求和巴厘路線圖的授權,發(fā)達國家要率先大幅度減排,要為發(fā)展中國家的發(fā)展提供空間。這一點也是我們堅持《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的一個根本出發(fā)點。
2010-11-23 10:32:32
- 解振華:
發(fā)達國家應該減多少呢?按照IPCC的建議,應該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排25%-40%,大部分發(fā)展中國家,希望發(fā)達國家減排40%以上,按照“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發(fā)展中國家的優(yōu)先任務是發(fā)展,在發(fā)展的同時,要采取積極的減緩行動和措施。也就是說,允許有一個合理的增長,但是應在得到資金技術的支持之下,采取積極行動。
有的人問,達到全球的峰值要靠發(fā)達國家率先減排,那中國的峰值在什么時候出現呢?中國現在采取的這些措施,就是希望我們的峰值能盡早的出現。中國絕對不會像發(fā)達國家那樣,在工業(yè)化、城市化過程當中無約束的排放,我們現在盡可能作出努力,減緩溫室氣體排放增長的速度,爭取盡早達到排放峰值。
2010-11-23 10:36:11
- 美國彭博社記者:
最近,美國國內進行了中期選舉,中方是否認為美國或者其他任何發(fā)達國家,應該在坎昆會議上為各方取得成果發(fā)揮領導作用,或者說中國是否認為自身有道德方面的責任,來領導整個世界,在坎昆會議上達成成果。此外,我還想請問中方,會在坎昆會議上提出什么新的建議?
2010-11-23 10:39:57
- 解振華:
剛才我已經講了,按照公約和議定書、巴厘路線圖的授權和《哥本哈根協議》的共識,發(fā)達國家按照“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應該為歷史的責任承擔自己相應的義務,這一點在應對氣候變化當中是必須要堅持的。發(fā)達國家歷史排放多,現在的人均排放還相當大,應該率先采取減緩的行動,在這一點上,我們希望發(fā)達國家起領導的作用。對中國來說,我們應該在確??沙掷m(xù)發(fā)展的同時,積極地采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措施。各國應該同舟共濟、各盡所能、共同努力、加強合作,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整個進程。
2010-11-23 10:40:25
- 解振華:
氣候問題,說到底是一個發(fā)展問題,各國都有自己的國情,可能都有一些困難。但是按照“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各個國家不能因為自己國內政治上、經濟上的原因,而推遲、阻礙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我們希望大家能夠攜起手來,克服各自的困難,共同努力,按照各自的國情和責任,來盡可能的采取積極的行動。
對于中國來說,公約、議定書、巴厘路線圖、《哥本哈根協議》要求發(fā)達中國家做的,我們都做了,而且在有些方面我們做的還是不錯的,但是我們絕對不會接受超出發(fā)展中國家能力的義務。
2010-11-23 10:42:42
- 香港經濟通記者:
在“十二五”期間,有計劃開征環(huán)保稅和碳稅嗎?
2010-11-23 10:45:34
- 解振華:
現在有關部門正在積極地研究征收環(huán)保稅的問題,這種可能性是有的,碳稅現在還在繼續(xù)研究,但是我們在“十二五”期間,會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來實現碳排放強度降低的目標。比如現在已經在天津、北京、上海和一些地方,探索開展碳交易,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可能會走得快一些。
2010-11-23 10:45:59
- 美國之音記者:
談判中有時候需要求同存異,有學者認為坎昆會議將是一次求小同存大異的會議。請問中國對這次會議有何預期?美國怎樣做,中國才會滿意?會議開在什么份上,中國才會認為會議取得了成功?謝謝。
2010-11-23 10:48:32
- 解振華:
氣候的談判已經進行了將近20年,大家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為全人類的利益在努力。在努力的同時,各個國家也在大的目標之下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各個國家應該求大同存小異,大家在一個總體目標之下,各國都應該作出相互的妥協,最后的結果,應該是一個大家都不滿意,但是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按照談判的機制安排,應由締約方主導,要堅持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我們希望繼續(xù)按照這么一個原則,各個國家都作出相互的妥協和努力,來推進談判的進程,在大家的努力之下,取得積極的成果。中美之間在氣候問題上,有暢通的政策對話的機制,也有務實合作的具體行動。我們希望美國能夠發(fā)揮領導作用,推動整個談判的進程。
2010-11-23 10:52:52
- BBC電視臺記者:
目前,外界對中國在《哥本哈根協議》談判過程中,有一些非議。我想問的是,中方是不是會汲取教訓,在這次坎昆會議談判中,帶著一種不同的精神或者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談判。我還想問另外一個相關的問題,您剛才幾次談到,中方目前應對氣候變化的減緩行動是在沒有獲得外界幫助和支持的情況下作出的,比如沒有獲得外界資金和技術的幫助。我還記得有幾次在新聞中聽到奧巴馬總統在訪華過程中,雙方談到簽署了清潔能源汽車、以及建立清潔能源伙伴關系的相關協議,同時雙方將各出資1.5億美元在未來五年內加強合作,這是不是意味著外界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給予了幫助呢?
2010-11-23 10:53:50
- 解振華:
哥本哈根會議結束之后,外界對中國有一些非議,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人們冷靜下來之后,認為中國對哥本哈根會議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我是設身處地,全程參加這個會議,我對這個問題是有體會的。
2010-11-23 10:55:08
- 解振華:
哥本哈根會議期間,我在那兒待21天。談判的最后,在減緩和資金問題上有較大分歧,這個時候,溫家寶總理到了哥本哈根會議上,在兩天的時間里,會見了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各個利益集團的領導人,反復做各方工作,最后中國在透明度的問題上,采取了靈活的態(tài)度,在這個基礎之上,發(fā)達國家在快速啟動資金、技術轉讓,減緩、適應、森林等問題上也作出一些靈活的態(tài)度,最后達成了《哥本哈根協議》。應該說,這個協議確保了這次會議沒有破裂,中國政府為哥本哈根會議的成果作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2010-11-23 10:56:38
- 解振華:
對中國有一些非議,主要是有些國家覺得被邊緣化了,但是會后反過來冷靜一想,正是由于中國和基礎四國的努力,會議最后有了這么一個結果,還是不錯的。另外還有一些國家對會議不滿意,主要覺得整個進程缺乏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在坎昆會議當中,大家都認識到要吸取哥本哈根的教訓,一致認為會議要體現公開、透明、廣泛參與、協商一致的原則。中國過去一直是在發(fā)揮積極建設性的作用,坎昆會議上,我們還會繼續(xù)發(fā)揮積極建設性的作用。
2010-11-23 11:01:58
- 解振華:
關于你談到的雙邊合作與我們的利用本國資源自主地減緩行動,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中國跟很多國家有雙邊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這些合作是雙方互惠互利的,是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行動。公約、議定書里所講的資金和技術轉讓問題,是指發(fā)達國家要承擔歷史責任,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轉讓支持?;セ莼ダ碾p邊合作和發(fā)達國家在公約下的資金和技術轉讓義務,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概念。
目前為止,發(fā)達國家在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上,還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行動。但是,各個國家雙邊的合作一直在進行,在這一點上,中國既要堅持發(fā)達國家要出資金、出技術,支持發(fā)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也要跟各個國家開展務實的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
2010-11-23 11:05:52
- 鳳凰衛(wèi)視記者:
我們想問一個問題,有關“十一五”期間,包括節(jié)能減排約束性的指標,您剛才大概談到單位GDP能耗減少方面,我們可能有望實現,在另外一個主要污染物排放方面,這個約束性指標,我們計劃進度會怎么樣?另外,在“十二五”規(guī)劃當中,會不會有具體的約束性指標。因為我們聽說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規(guī)劃已經上報國務院了,我們想請您談一下其中的亮點,比如在資金支持方面中央財政預計可能拿出多少錢來?另外經過規(guī)劃以后,綠色經濟在整個GDP貢獻率是多少?有沒有具體的目標?
2010-11-23 11:10:41
- 解振華:
關于二氧化硫和COD的減排,據環(huán)境部報告,應該說已經超額完成任務。關于20%左右的能耗的下降,去年年底,已經實現了15.61%,今年前三個季度,能耗出現一定反彈的情況下,仍然取得顯著下降,到今年年底,有望實現20%左右的目標?!笆晃濉逼陂g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確實有比較大的發(fā)展。國家在“十一五”期間,節(jié)能減排大體上是投資2000多億,主要是作為鼓勵性的政策給企業(yè)提供支持,大體上占整個全社會投資的10%-15%,也就是說,全社會節(jié)能減排的投資,在“十一五”期間大體上將近20000億左右。
2010-11-23 11:11:10
- 解振華:
“十二五”期間,碳強度、能源強度降低,以及非化石能源所占的比重,還有森林面積、蓄積量等等,都會是“十二五”規(guī)劃中的一些約束性指標,目的是為了確保實現碳強度在2020年降低40%-45%的目標。這些指標確定之后,我們會按照各地的具體情況,分配到各個地方、各個行業(yè),可能還要落實到一些具體的企業(yè)和單位。因為有了“十一五”的經驗和教訓,使“十二五”的指標確立更科學、更合理。
2010-11-23 11:13:49
- 解振華:
這些指標的確定,意味著“十二五”期間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的市場是非常大的,潛力是非常大的,我們還會相應的制定一些配套的鼓勵性的經濟政策,來引導和支持環(huán)保產業(yè)的發(fā)展。明天下午,我們將召開專家座談會,對將提交審議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提出意見,在修改之后,會盡早地提請審議,最后進行頒布。我想“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產業(yè),綠色、低碳的經濟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廣闊市場。
2010-11-23 11:16:39
- 人民日報記者:
氣候變化問題在科學上還有不少爭議,包括全球爭論主要歸因于是自然因素還是人類活動等等,請問解主任如何看待這些爭議?這些科學上的不確定性,對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前景是否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謝謝。
2010-11-23 11:18:02
- 解振華:
對氣候問題科學不確定性的爭論一直存在,特別是在哥本哈根會議之后,有一段時間這種爭議越來越大,特別是IPCC報告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現在爭論還在進行。但是,作為各國的政府來說,對這個問題還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我們不能拿人類的生存和長遠的發(fā)展作賭注,還是應該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而且,采取這些積極的應對措施,對各國的發(fā)展來說,也是沒有害處的,減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減少資源的消耗、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在發(fā)展的同時保護環(huán)境,這對人類都是有益的,應該說在這一點上,各國應該采取積極應對的態(tài)度。
IPCC將在2015年之前,就目前氣候變化的情況進行評估,我們希望看到他們能夠拿出一個客觀的、科學的、比較全面的、能夠反映整個地球氣候變化情況的評估報告。各國政府之所以能夠堅持20年談判應對氣候變化,也表明了各國的積極姿態(tài)。
2010-11-23 11:23:32
- 解振華:
中國政府的代表團,本月25日將啟程參加氣候變化的坎昆大會,我們是抱著誠意,抱著要積極發(fā)揮建設性作用的態(tài)度,去參加這次會議,我們希望這次會議能夠取得一個積極的進展,給全世界各國人民有一個交代,也增加大家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在天津會議期間,中國代表團和國際上的主要媒體進行了兩個小時坦誠對話,也和國內外重要的NGO進行了將近三個小時的對話,我希望在坎昆會議期間,你們在座的各家國內外媒體告訴你們參加坎昆會議的同事,我們愿意在坎昆會議上,把中國的政策、立場、行動以及在坎昆會議當中發(fā)生的事情,完全透明地告訴你們,我愿意在那兒接受你們所有人的采訪。
2010-11-23 11:23:43
- 主持人 華清:
謝謝解振華主任,歡迎境內外媒體朋友在坎昆采訪中國政府代表團,今天發(fā)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10-11-23 11:26:41
圖片內容:
- 發(fā)布會開始前現場
- 記者會前閱讀資料
-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華清主持發(fā)布會
-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坎昆會議的有關情況
-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 路透社記者提問
- 記者舉手提問
- 美國彭博社記者提問
- BBC電視臺記者提問
- 解振華回答記者提問
- 認真校對
- 會后記者采訪解振華
視頻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101123.wmv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發(fā)布會開始前現場
中國網 胡迪
-
記者會前閱讀資料
中國網 胡迪
-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華清主持發(fā)布會
中國網 胡迪
-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介紹坎昆會議的有關情況
中國網 胡迪
-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路透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記者舉手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美國彭博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BBC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解振華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認真校對
中國網 胡迪
-
會后記者采訪解振華
中國網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