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演員版海報
3、梅蘭芳的成名、競爭對手與新戲
電影
片中少年梅蘭芳登臺不久,已有艷名,但真正得享大名到獨力挑班的程度,始于他與爺爺十三燕的三天“打對臺”。打對臺通俗理解就是PK,雙方各自在不同劇場演出,拼票房成績。十三燕是內廷供奉、當時最著名的京劇演員、老生泰斗,號稱“天下無敵”,而梅蘭芳則只是一個新興旦角。
梅蘭芳第一天就輸了,第二天在邱如白等梅黨諸人幫助下,推出新戲《一縷麻》大受歡迎,大勝十三燕;最后一天,十三燕演出的“丹桂茶園”空無一人,而梅蘭芳在“吉祥戲院”上演的《黛玉葬花》則滿坑滿谷,完勝十三燕。用邱如白的臺詞說:“你的時代來了?!倍狭嫒耸嘧鳛榕f時代的代表,在溘然逝去之前,也以自己的方式捍衛(wèi)尊嚴,并給梅蘭芳留下了影響一生的兩句話,一是“輸不丟人,怕才丟人”,另一句是“將來要給唱戲的爭一點地位?!痹陔娪暗倪壿嬛校@次打對臺是梅蘭芳一生信念完全堅定鑄就的新起點,這是生行讓位旦行的勝負戰(zhàn)、這是新舊時代交替的完成、這是藝術創(chuàng)新的萬里之路起點、這是爭取伶人地位的決心、這是梅蘭芳所以成為梅蘭芳的歸本溯源。
歷史
歷史上梅蘭芳的成名,不是一時一場爆得大名,是一點點一年年努力的結果。他出道以后不久就很受歡迎,但直到1913年他19歲赴上海演出才第一次唱“壓軸”戲(即每晚演出的倒第二場,為演出最重要場次),譽滿海上。其后幾年,不斷創(chuàng)排新戲《孽海波瀾》(1914年)、《嫦娥奔月》(1915年)、《黛玉葬花》、《一縷麻》(1916年)等等,漸漸成為新時代伶界最耀眼的明星,聲名一時無兩,穩(wěn)穩(wěn)居于新崛起的“四大名旦”之首,也成為繼老生譚鑫培之后第二位“伶界大王”。近代戲曲史上無數璀璨明星爭耀,可只有這兩位獲得過“伶界大王”的稱號。
十三燕的原型,雖不好具體說是譚鑫培、楊小樓、余叔巖等生行領袖中的哪一位,但很明顯更多集中了譚鑫培的經歷。譚鑫培是西太后最喜歡的名角,內廷供奉、御賜黃馬褂,而十三燕最珍視的就是老佛爺御賜的翡翠玉正與黃馬褂。電影中十三燕打對臺時唱的三場戲《坐宮》、《賣馬》、《定軍山》,也都是譚鑫培的代表作。電影中臺下的匾額中也有“英秀”字樣,這正是譚鑫培的堂號。電影中十三燕在后臺偷瞧梅蘭芳表演的橋段,也發(fā)生在譚鑫培身上過。他也曾與梅蘭芳合作演出《汾河灣》,電影中兩人合演時梅蘭芳臨時改新身段的經歷,也的確是譚梅合作中的事跡。有趣的是,兩人的這出戲,譚鑫培也曾臨時在臺上增加戲詞,為難梅蘭芳。
譚鑫培與梅蘭芳,沒有像電影中明確約定三天打對臺的經歷,但的確打過一次。1916年,梅蘭芳在“吉祥戲園”重演他最早的創(chuàng)新戲《孽海波瀾》,而譚鑫培同時在同處東安市場的“丹桂茶園”演出。老譚、小梅這次對臺并非梅蘭芳意愿,乃是劇院老板的故意為之。梅蘭芳的賣座自然超過譚鑫培,事后梅曾為此向譚道歉,譚也是一笑置之。一年之后,譚鑫培就因為被迫抱病出席權貴堂會,回家后氣累交迫,病勢日重,不久去世??济诽m芳一生,夠資格也讓他感到受威脅的“打對臺”對手,是另一位京劇名旦程硯秋,兩人也打過不止一次對臺。不過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電影《梅蘭芳》中完全沒有涉及。
梅蘭芳的勝利,有社會潮流等多種因素,其新戲貼近時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電影中描寫梅蘭芳兩天內推出兩出新戲,一出時裝新戲《一縷麻》、一出古裝新戲《黛玉葬花》,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梅蘭芳新戲的創(chuàng)新很艱難,劇本、服裝、唱段、場面等千頭萬緒,頭幾出新戲每出都花費幾個月時間排演,絕非一旦之功。
電影
梅蘭芳周圍的超級粉絲、智囊團等可以統(tǒng)稱為“梅黨”。電影中只著重表現了兩位,“三哥”邱如白與“六爺”馮子光。馮子光為銀行家,很早就開始欣賞、支持梅蘭芳,一生不離不棄。包括財力的支持、找大學生粉絲為梅蘭芳打對臺捧場、為梅蘭芳遷居上海找房子、在抗戰(zhàn)期間陪伴梅蘭芳等。不過在電影中馮子光的筆墨雖多但并不濃。
歷史
“三哥”邱如白的原型是齊如山,“六爺”馮子光的原型是馮耿光,兩人均為重要梅黨成員,當然梅黨成員眾多,絕不止此兩位。光智囊團就國會議員、銀行家、知名文人、畫家、教授林林總總,齊、馮之外還有李釋戡、許伯明、羅癭公、黃秋岳、吳震修、王夢白、陳師曾等許多人。更不用說梅的老師、藝術指導“通天教主”王瑤卿、琴師徐蘭沅與王少卿等。梅宅整日人流如川,幾乎不可能出現電影中只有邱如白、馮子光與梅蘭芳商量的場景。
馮耿光(字幼薇,又作幼偉)絕對是梅一生最重要的支持者,馮與梅家舊識,梅蘭芳十四歲上結識馮耿光后,兩人可謂相伴一生。據說梅蘭芳在“云和堂”的合約,就是馮出錢為之解約贖身,并協(xié)助安排他的學習。還據說,當時市面上描寫梅出名前事跡的小傳,全部為馮買下銷毀。現在能看到的記錄有兩段:一是穆辰公的《伶史》(1917):“諸名流以其為巧玲孫,特垂青焉,幼薇尤重蘭芳。為營住宅,卜居于蘆草園。幼薇性固豪,揮金如土。蘭芳以初起,凡百設施,皆賴以維持。而幼薇亦以其貧,資其所用,略無吝。以故蘭芳益德之。嘗曰:‘他人愛我,而不知我,知我者,其馮侯乎?’”二是日本人波多野乾一原著的《京劇二百年歷史》(1926):“諸氏謂蘭芳為巧玲之孫,極力捧場。幼薇尤其盡力,為營住宅于北蘆草園。凡有利于蘭芳者,揮金如土,不少吝惜……”此后凡表演、劇目、組班、赴日、赴美、移居上海、避禍香港等均有馮耿光主持、參與籌劃,梅蘭芳在北京、上海的住處,也都是馮代為籌謀訂購;馮宅也是另一個梅家。二人建國后境遇不同,但感情仍濃。梅早逝,到60年代浩劫開始時,馮亦死去,其夫人的生計、后事均由梅家操辦。電影《梅蘭芳》中對馮的描寫,實在是太弱化了,更不用說會因為銀行抵押合同來為難梅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