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強常常穿上潛水服入水查看,并在水下對年輕潛水員進行手把手幫帶。 攝影 李木強
越是險難越癡狂
多年來,無論是當戰(zhàn)士,還是任潛水組長、打撈中隊隊長,或是防救技術處處長,官兵們對譚強的評價始終如一?!盁o論職務如何變化,潛水員永遠是我的‘第一身份’!”這是譚強的軍旅準則,也是他迎難而“潛”的動力源泉。
2002年5月7日傍晚,從北京飛往大連的某航班飛機在大連港上空失事墜海。一場搜索打撈人員和飛機殘骸的戰(zhàn)斗就此打響,時任副大隊長的譚強領命率應急分隊緊急奔赴事發(fā)海區(qū)。
水下,飛機殘骸中隨處可見罹難者尸體,殘骸破碎的茬口像一把把鋒利的尖刀,一不小心就會刺破潛水服。面對慘烈的場景,連久經(jīng)風浪的譚強也不禁色變,但他知道,行動是最好的動員,他主動站出來帶領一名骨干率先下水,抵抗住內(nèi)心的恐懼,在殘骸的“刀叢”中,艱難地把一具具尸體打撈出水。為了給遇難者家屬更多的安慰,給事故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譚強帶領潛水作業(yè)分隊在飛機失事海域連續(xù)作業(yè)7個晝夜,與地方救助局一起打撈出大量遇難者的殘骸、托運物品和記錄核心數(shù)據(jù)的黑匣子。
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吳邦國專程登上作業(yè)船慰問,慨然題詞,并與任務官兵合影留念。國務院“5.7”空難領導小組特贈送錦旗一面,上書:“功撼滄海水,情揚碧云天!”
這些年來,無論是上世紀“四川龔嘴電站”搶險施工、“勝利六號”鉆井平臺拔樁、“復洲灣粘土礦”搶險,還是近些年的“神五”“神六”系列發(fā)射保障、“通惠”輪援救、汶川地震失事直升機搜救、16艦試驗試飛等重大任務,譚強始終挺立潮頭奮勇沖鋒,在浩瀚大海鐫刻下道道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