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圖為唐崖土司城石牌坊。石牌坊是全石仿木結構,亭閣式斗拱建筑,飛檐翹角。中國網圖片庫 李維君 攝
2015年7月4日消息,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三十九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土司遺產”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
這次申報的三處遺址為中國規(guī)模較大、格局完整、遺存豐富且最具價值特征代表性的土司城遺址。至今,這些遺產所在地的居民仍傳承著各自典型的民族習俗與文化傳統(tǒng)。
土司遺址不僅給人們帶來藝術美感,也讓人們更加了解當時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的生活狀況、生產力水平和管理體系,從而了解中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發(fā)展脈絡。此外,土司遺址也是中國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入選世界遺產能夠讓世界更加了解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
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
老司城遺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是湖廣地區(qū)土司體系中的最高職級機構——宣慰司的治所遺址,永順宣慰司土司為彭氏家族,屬民以土家族為主。核心城區(qū)面積25萬平方米,依山傍水分布宮殿區(qū)、衙署區(qū)、司法區(qū)、墓葬區(qū)、宗教區(qū)、教育區(qū)、居民區(qū)、作坊區(qū)八大功能區(qū);布局合理,建筑精巧,功能完善,祖師殿、玉皇閣、文昌閣、土王祠、子孫永享牌坊等古建筑保存完好;土司墓葬群、古街道、古城墻、遺址排水系統(tǒng)、碧花山莊、德政碑、釣魚臺、觀獵臺、練兵場等歷史遺跡豐富。老司城既是靜止的文物,又是活著的文化。據統(tǒng)計,土家族十大國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土家毛古斯舞、酉水船工號子。
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
唐崖土司城址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辟3街18巷36院,內有帥府、官言堂、書院、存錢庫、左右營房、跑馬場,花園和萬獸園等,共占地1500余畝。在土司城內外還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廟、玄武廟等寺院。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歸流,廢唐崖司?,F在土司城遺城保存最為完整的石牌坊,是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修建的,正面刻著"荊南雄鎮(zhèn)",反面刻著"楚蜀屏翰",兩面鐫有"土王出巡"、"漁南耕讀"、"云吞雨霧"、"哪咤鬧海"、"槐蔭送子"等浮雕圖案。牌樓正面的唐崖河畔,存有石棺、石馬各兩尊,石人儀態(tài)莊重肅穆。400余年雨蝕風化,木質建筑于20世紀70年代失去最后輪廓,但條石鋪設的街蒼、土石壘砌的城墻仍清晰可見。
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
海龍屯遺址位于遵義老城北約30里的龍巖山東麓,始建于1257年,毀于1600年。遺址所在山峰相對高度約350米,三面環(huán)水,一面銜山,地勢險要,如今周長約6公里的環(huán)囤城墻尚存,囤東銅柱、鐵柱、飛虎、飛龍、朝天、飛鳳六關,囤西后關、西關、萬安三關依然屹立。囤頂平闊,囤內遺有“老王宮”和“新王宮”兩組重要建筑基址,面積均在2萬平方米左右,此外尚有金銀庫、四角亭、采石場、校場壩、環(huán)囤馬道和敵樓等遺跡。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土司遺址”反映了13至20世紀初期,中國在西南群山密布的多民族聚居地區(qū)推行管理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政治制度。留存至今的土司城寨及官署建筑遺存曾是中央委任、世襲管理當地族群的首領“土司”的行政和生活中心,其中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址、貴州遵義海龍屯是相對集中于湘鄂黔交界山區(qū)的代表性土司遺址,在選址特征、整體布局、功能類型、建筑形式、材料和工藝等方面既展現出當地民族鮮明的文化特色,又在此基礎上表現出尤為顯著的土司統(tǒng)治權力象征、民族文化交流和國家認同等土司遺址特有的共性特征,是該歷史時期土司制度管理智慧的代表性物證。
相關專題:世界遺產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