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觀察
“通道”上呈現(xiàn)的新氣象及與以往不同的諸多細節(jié),秉持了為民代言的價值傾向。
3月8日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議開始前和結束后,大會新聞中心分別舉辦了“代表通道”和“部長通道”。至此,今年兩會期間的“代表通道”和“部長通道”全部結束。
綜觀今年4場“代表通道”和“部長通道”,我們可以看出,今年的四場“通道”發(fā)生了幾個新變化——
一是“代表通道”上發(fā)言的代表全部來自基層。今年一共有14名代表走上“代表通道”,比2020年多了2名。這14名代表中,有農(nóng)村黨支部書記,有一線工人,有普通的農(nóng)技推廣員和市政工人,無一例外全部來自基層,沒有一個是黨政官員。自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設“代表通道”以來,這尚屬首次。電視直播鏡頭面前,有的代表確實略顯緊張,但也順利實現(xiàn)了“把最基層的聲音帶到人民大會堂”的目標。
二是“小故事”反映“大民生”?!按硗ǖ馈鄙辖邮懿稍L的14位代表中,有半數(shù)代表通過講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小故事”,來談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是如何履職的,以及為什么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建議。
比如,來自內(nèi)蒙古烏蘭察布市草原站的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研究員郭艷玲代表,講述了脫貧路上“泥腿子”的故事;青海省門源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孔慶菊代表講述了幫助困難家庭孩子復學的故事。這些故事樸實無華,但卻都與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社會保險制度完善等密切相關。代表們在發(fā)言中,也不失時機地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許多建議。他們的建議,不僅來自自身工作體會,更有深厚的調(diào)研基礎。
三是“部長通道”上新面孔多。與2020年一樣,今年的“部長通道”依然只開設了兩場,共安排了6位部長接受采訪。但這6位部長中,有三位是履新不久的新部長,分別是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部長唐仁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肖亞慶部長此前曾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身份在“部長通道”接受采訪,今年他是首次以新的職務亮相“部長通道”。但不管是新部長還是老部長,對業(yè)務的熟悉程度、對媒體的坦誠態(tài)度都讓人贊嘆。
四是部長回答的問題較往年多。以往“部長通道”上,多數(shù)部長只回答一至兩個問題,每個部長回答的時間也都是幾分鐘。今年第一場“部長通道”上,三位部長各回答了三個問題,第二場“部長通道”上,三位部長各回答了四個問題,每個部長回答問題的時長接近20分鐘。
我們注意到,六位部長回答的問題全是社會熱點,可以說“干貨滿滿”。以往,每次人大會議期間,大會新聞中心都會舉辦多場記者會,這些部委在每年大會期間基本上都會舉辦專場記者會。今年由于疫情防控的原因,沒有舉辦記者會,相關部委的負責人在“部長通道”上接受長達20分鐘左右的采訪,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缺憾。
“通道”上呈現(xiàn)的新氣象及與以往不同的諸多細節(jié),都體現(xiàn)了這次全國兩會的“良苦用心”。本質上,這都利于人大代表為民履職、部長為民辦事,期待這樣的新氣象繼續(xù)延續(xù)下去。
□魯子舜(人大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