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4日訊 減輕群眾醫(yī)療負擔,加強重大疾病防治。這既是民生熱點,也是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重要任務。在兩會“部長通道”上,國家醫(yī)療保障局局長胡靜林表示,今年不僅要讓更多救命好藥納入醫(yī)保,還要讓患者盡快用上談判藥品。
去年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藥神》戳中了很多家庭的痛點。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救命藥往往因為價格昂貴,讓重病患者和家庭不堪重負。阻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傳導鏈條,一時成為社會熱議的焦點話題。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國家醫(yī)藥改革一直在與時間和生命賽跑。去年,已有17種抗癌藥降價納入醫(yī)保,平均降幅56.7%。在政策落地一個多月里,報銷人數達到4.5萬人,報銷金額2.6億元,大大減輕了千萬家庭的經濟負擔,讓無數重病患者重燃生活信心。政策落地速度之快,體現出中央惠民的溫度和深化醫(yī)改的力度。
民生連著民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醫(yī)療作為民生領域的改革重點和難點,需要拿出“啃硬骨頭”的精神全力解決。只有把人民群眾的關心關切解決好,老百姓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才會更加真切、更有分量。
(文字:毅鷗 白石 后期:吳佳潼 配音: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