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在人間——公共管理學院堯玲
也許正是因為是學習雷鋒日(3月5日)那天出生的原因,她從小就很關注弱勢群體。新時代的活雷鋒郭明義同志的事跡深深打動了她,在全國上下號召向郭明義同志學習的時候,她希望能夠借助高校這個平臺將郭明義的好人好事傳播開來,作為愛心團隊的發(fā)起者自然就成為了志愿者的一員。她的志愿者團隊主要以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為主,每兩個月會去留守兒童小學一次,每周會和對接的留守兒童進行電話聯系;現在還會去關愛老人以及社會上的志愿服務活動。
她就是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重慶大學研究生會常務副主席——堯玲。她是郭明義愛心團隊重大分隊的首批報名者,在得知將要陪伴銅梁白羊小學留守兒童三天時,她激動得睡不著覺,期盼那個日子早點到來。到了白羊小學后,她積極地參與到和孩子們交流夢想,玩游戲,講故事等活動中去,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她說白羊小學之行孩子們收獲的是關愛和快樂,而自己收獲的除了快樂,還有更多的就是感動:她感動于一個孩子說最大的夢想是今年爸爸能夠回家過年;感動于篝火晚會中,孩子們一遍又一遍的喊著“堯玲姐姐,我們愛你”;感動于臨走時,一個雞蛋在自己手里的溫度。她說那次參加的關愛白羊小學留守兒童活動,是她第一次親密接觸留守兒童,也讓她這個一直在父母呵護下長大的城里人第一次知道還有那么多的小孩缺乏父母的陪伴,渴望有人來關愛。
“關愛留守兒童不是例行公事,而是一項持續(xù)的行動?!彼米约捍_實的行動踐行著這句話:雖然去白羊小學的路并不近,但她憑借著對小朋友的承諾和愛一次又一次的去,每當她離開時,孩子們總會帶著絕望又期盼的眼神問到我們,“姐姐,你們還會再來嗎?”“姐姐,我們要畢業(yè)了,你們一定要來看我們??!”在這所小學中有著這樣的故事:一個叫趙靜的小朋友說,她的夢想是當一名醫(yī)生,因為她身邊很多親人都得了怪病,她想幫助親人和更多的人免受疾病的困擾;另一個叫彭積智的小朋友告訴她,她的爸爸得了精神病剛才醫(yī)院回來,從她臉上堯玲并沒有看到自卑,而是看到了一個孩子在面對重大事故時的淡然。在與更多孩子的接觸過程中,她了解到了他們父母大多在外地,若是父母在身邊,那就是要么殘廢要么有病,對于這些一個個本該擁有天真快樂童年的孩子們,堯玲不敢想象生活中的他們有多么的不幸,關鍵的是他們并不被這種不幸打倒,而是有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心態(tài)。
堯玲曾經提到:“當我們一起吃飯時,他們主動為我夾菜;當我打算坐在操場的臺階上時,他們會彎下腰為我吹散在臺階上的灰塵;當我在她們寢室午休時,她們幫我拍去那些從上鋪掉下來的碎屑,并提出睡好了要幫我疊被子;當我問到下一次我們來時,需要我們帶些什么,她們答道什么都不需要,只要我們會再去……也許這一切的一切對于我們成年人來說是很自然平常的,可是,他們,那么天真,那么嬌小,卻懂得為我們做如此之多,而想想我們身邊城里的孩子能做到這些么,這真是應了那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還記得泰戈爾說過一句話——‘一個人重要的不是你所站的位置,而是你所朝的方向’,對于這些孩子們來說,我不敢保證所有,但大部分孩子們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打動了我。”
和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已被銘記在她的心中,堯玲提到她還會再去看他們,會為他們做更多的事,可是她的力量太小,白羊小學也只是眾多留守兒童學校的一個代表,雷鋒精神是對愛的一種傳承,對社會的一種奉獻,這種精神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反而更應該在當代社會得到大力的提倡,所以她真心的希望有更多像郭明義同志一樣擁有雷鋒精神的同志們能夠加入到這個團體當中來,來攜手為留守兒童打造一個五彩斑斕的童年,讓“關愛”作為一個持續(xù)的動詞。
責任編輯: 佟靜 |